- 項目直通車:
- 關于我們
- 推薦產(chǎn)品系列
涌泉(五輸穴)位于足心前凹陷中。功用:清熱醒神,交通心腎。主治:心肌炎、心悸、黃疸、頭頂痛、眩暈、子宮下垂、不孕癥、小兒抽搐、咳嗽、失音、五趾痛、腦充血、休克、失眠、小兒驚風、便秘、腦卒中昏迷、咽喉腫痛、水腫、癔癥、舌干、小便不利、足心熱、中暑、癲癇、霍亂轉(zhuǎn)筋、下肢痙攣、高血壓、咯血、風疹
查看詳情至陰(五輸穴)位于足小趾外側(cè),趾甲角外約1分處。功用:清熱散風,通利下焦。主治:半身不遂、足關節(jié)炎、頭痛、鼻塞、遺精、眩暈、尿閉、滯產(chǎn)、難產(chǎn)、胎衣不下、胎位不正、身癢目痛、目翳、鼻出血、足下熱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足少陰腎經(jīng)穴 本經(jīng)起于涌泉,終于俞府,左右共54個穴位(圖23)。
查看詳情申脈(交會穴) 位于外踝直下赤白肉際凹陷中(圖22)。用:祛風散寒,疏經(jīng)活絡。主治:頭痛、眩暈、發(fā)熱惡寒、癔癥、腰腿酸痛、腦卒中、腳氣、四肢麻木、無力、癱瘓、項背強痛、踝關節(jié)痛、內(nèi)耳性眩暈、腦脊髓膜炎、精神分裂癥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
查看詳情小海(五輸穴) 位于肘尖(尺骨鷹嘴)與肘內(nèi)高骨(肱骨內(nèi)上髁)之間溝中(圖21)。功用:清心瀉火,舒筋利節(jié)。主治:肩、肱、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3~5分鐘。
查看詳情養(yǎng)老(郄穴)位于陽谷穴上1寸,尺骨小頭最高點,橈側(cè)骨縫中屈肘掌心面朝小指側(cè)內(nèi)旋,尺骨小頭橈側(cè)顯出的凹陷即是(圖21)。功用:清熱利濕,疏經(jīng)活絡。主治:肩臂神經(jīng)痙攣及麻痹,視力減退,口舌生瘡,小便短赤,落枕,手腕酸痛,上肢麻痹無力,急性腰痛、肩、背、肘、臂酸痛,項背強痛,呃逆,急性腰扭傷,急性角膜炎視神經(jīng)萎縮等
查看詳情腕骨(原穴)位于手腕外側(cè)(尺側(cè))腕橫紋前約1橫指赤白肉際凹陷中(圖21)。功用:清熱散風,舒筋活絡。主治:肘腕及五指關節(jié)炎、腰痛、頭痛、耳鳴、嘔吐、膽囊炎、頰頜炎、淚囊炎、目翳、頸項強痛、尺神經(jīng)麻痹、臂痛、指攣、手腫、糖尿病、上肢癱瘓、脅痛、黃疸、熱病、胃炎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
查看詳情極泉 位于腋窩正中,兩筋間凹陷中(圖 20)。功用:行氣活血。主治:心肌炎、肋間神經(jīng)痛、胸部神經(jīng)痙攣、心痛、胸悶、心悸、干嘔、乳汁不足、肘臂冷痛、癔癥、氣短、腋窩痛、咽干煩渴、肩臂痛、瘰疬、心包炎、腋臭等。灸法:艾炷灸 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
查看詳情沖門(交會穴) 位于曲骨穴旁開4寸,腹股溝外端紋頭中。功用:調(diào)中益氣,溫經(jīng)活血。主治:小腹脹痛、小便不利、疝氣、睪丸炎、子宮脫垂、精索炎、陰道炎、淋病、崩漏、胃痙攣、腹痛、腹瀉等。灸法:艾炷灸 3~5 壯,艾條灸5~10 分鐘。府舍(交會穴)位于沖門穴上0.7寸處(圖19)。功用:調(diào)中益氣,溫經(jīng)活血。主
查看詳情竹茹灸也屬非艾灸法。就是用竹茹作炷,類似艾炷灸的一種灸法。此法具有解毒消腫止痛作用,適用于癰疽疔毒、毒蛇咬傷等。
查看詳情火柴灸 也屬非艾灸法。施灸時取火柴1根,擦燃,待燃至中段去掉火柴頭部,對準穴位迅速淬灸,每穴灸1次。多用于痄腮、乳蛾、麻疹、吐瀉等。34.煙草灸 也屬非艾灸法。施灸時取香煙1支代替艾條施灸。操作按艾條溫和灸。多用于風寒濕痹寒性痛經(jīng)、凍瘡等。
查看詳情如果您對此產(chǎn)品感興趣! 請直接聯(lián)系海鮮水產(chǎn)(醫(yī)生福)有限公司!
13837789085 13837789085